看見歷史 深耕50
風能與地熱
發展再生能源 投入風力與地熱發電
風能與地熱
根據「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規畫,到了2050年,再生能源需占總發電量六至七成,多元開發再生能源勢在必行。臺灣海峽是世界風力最優良強的風場之一,加上臺灣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帶,擁有風力與地熱優勢,有利於風力與地熱再生能源的發展。
工研院早在1980年代即開始投入風力發電技術,1985年完成風力發電機組的開發與研製,並於湖口設置風力發電站,當時的單機發電容量可達20150kW,屬於世界領先群,奠立本土風電技術之基礎;2000年起我國大力推動太陽能、風力、地熱、沼氣、生質能發電、地熱、海洋能等再生能源,在日後的裝置容量均有大幅的成長。未來臺灣離岸風電運維市場上看百億元,工研院以高溫超導體作為發電機轉子,透過數位運維技術,可大幅降低風機維運重量及成本,可靠度也隨之提升,是非常適合本土風力發電發展的離岸式風力發電機發展使用的前瞻技術。
地熱發展方面,1973年因全球石油危機,政府推動地熱普查,當時工研院是臺灣唯一具地熱發電廠開發一條龍技術的研發機構。2012年於清水地熱園區建立50 kW增強型雙循環發電示範系統,為臺灣第一座運轉測試的地熱電廠,後於2018年商轉;2015年研發的「地熱專家輔助決策系統」,精準評估開發地熱的潛能區,自2020年起政府與公民營機構積極投入,截至2022年底,全台已有超過4 MW裝置容量運轉中,後續將持續也與中央/地方新北市政府、台電、中油等合作進行地熱開發,推動地熱發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