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

催生臺灣鋰電池產業 創新電池技術百花齊放

1990年代臺灣躍升為筆記型電腦王國,手機也開始蓬勃發展,鋰電池符合筆電、手機等3C產品輕薄短小的需求,發展前景看好。然而,當時鋰電池材料與製作技術均掌握在美日手中,工研院於1993年投入鋰電池正極材料與電解液的研發,研發成果陸續技轉多家電池廠、促成人才投入產業,催生了第一波臺灣鋰電池投資潮。

2000年後,工研院突破大廠專利桎梏,走向技術自主,持續開發高穩定、高容量的鋰電池正極材料。此外,也利用奈米改質技術,研發出「STOBA ® 高安全性鋰電池材料」,克服高容量鋰電池短路造成的高熱、爆炸問題,技轉國內外廠商,並打入國際品牌鋰電池供應鏈,帶動臺灣電池產業發展。2008年與臺灣電池大廠統振公司成立達振能源,是臺灣首家動力電池能源管理系統的專業公司,日後發展為臺灣最大兩輪機動車電池模組供應商。

2010年以來,工研院的電池研發更百花齊放,包括:「化學SEI改質長續航力電動車鋰電池」,提升電池續航力與壽命;1分鐘可充電完成的「可高速充放電鋁電池」技術,帶動我國電池產業轉型升級;「高能量及高安全樹脂固態電池」,以高離子導電樹脂(NAEPE)材料取代易燃的電解液,提高鋰電池安全性;善用汰役電池,開發「RAIBA可動態重組與自我調節之電池陣列系統」,促進資源永續利用,助產業掌握下世代綠能商機。

1993

開發正極材料與電解液的合成配方,催生臺灣鋰電池產業。

1996

完成以鋰鈷氧化物(LiCoO2)為電極材料的二次鋰電池,隔年促成台達捷能、太平洋光電、華新麗華、協禧電機等公司,設立年產量為8,000萬顆鋰離子電池生產線。

1997

開發鋰錳氧化物 (LiMn24) 鋰離子電池技術,可替代鉛酸電池及鎳鎘電池,減少環境污染。

2000

開發技術層次較高的鋰錳方型電池技術,並移轉鋰葳能源公司,臺灣鋰電池的量產時代正式開始,具時代意義。

2001

突破美國Bellcore的高分子電池專利,開發出國內自主發展的新世代高分子鋰電池。

2003

開發高穩定、高容量的鋰電池正極材料,利用奈米表面改質技術克服高容量鋰電池正極材料的高放熱量特性,增加彩色手機待機時間。

2008

以動力鋰電池技術及相關專利,與統振公司合作成立達振能源公司,成為全臺首家動力電池能源管理系統的專業公司。日後發展為臺灣最大輕型電動車、電動機車、電動自行車電池模組供應商。

2009

「高安全性STOBA鋰電池」榮獲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可防止電池短路所引起之高熱及爆炸,大幅提高鋰電池安全性。

2016

與史丹福大學共同開發「可高速充放電鋁電池」,為全球第一個可以穩定充放電的鋁電池,充電只要一分鐘,可重複充放電逾萬次,獲2016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2017年美國愛迪生獎。

2017

研發「化學SEI改質長續航力電動車鋰電池」,可使續航力多兩倍、壽命拉長到十年。

2019

「RAIBA可動態重組與自我調節之電池陣列系統」整合新、舊電池模組的儲能系統,減少電池系統無效能量並延長系統循環壽命,獲2019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已與致茂電子、華城電機、加油站轉型充電站之業者合作。

2020

開發出「高能量及高安全樹脂固態電池」,解決高能量鋰電池安全性問題,並大幅提高電池模組能量密度,榮獲2020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已技轉台灣中油、台塑、有量及格斯科技。

更多產業

半導體產業
半導體產業
資通訊產業
資通訊產業
車輛產業
車輛產業
量測產業
量測產業
紡織產業
紡織產業
光電產業
光電產業
印刷電路板產業
印刷電路板產業
機械產業
機械產業
生醫產業
生醫產業
綠能產業
綠能產業
其他
其他
next
pr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