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與巨量資料

從AI模型建立到巨量資料分析 促人工智慧與產業接軌

人工智慧與巨量資料

2016年AlphaGo打敗世界圍棋冠軍,寫下AI人工智慧發展重要里程碑。早在1990年代,工研院即以資通訊研發能量,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合作AI相關研究,為我國AI產業奠定技術基礎。

從資料蒐集到建立AI演算法模型,再到巨量資料分析讓AI落地應用, 自2000年以來,工研院積極投入研發AI與巨量資料應用,包含以巨量影像資料建置「智慧型警政安全視訊監控系統」,提升犯罪偵查效率並促進公共安全;開發巨量資料演算法,協助momo購物網、台灣大哥大提升點閱率並分析消費行為。

2010年之後,工研院亦以平台模式組建如「ITRI IoT PaaS大數據服務平台」、「人工智慧共創平台(AIdea)」等強力奧援產業AI應用,工研院開發的AI垂直產業應用更是遍地開花:例如金融領域的「AI理財機器人」、醫療領域的「眼部醫學影像輔助診斷技術」、助攻農漁業者的「beCert智慧預認證服務」、協助物流倉儲智慧升級的「AI高密度動態儲揀決策系統」等。

隨著AI與巨量資料科技快速演進,工研院持續為產業布局未來,將AI納入工研院「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智慧化致能技術之列,作為各應用領域發展的重要後盾。同時,結合人工智慧與半導體技術,於2019年攜手147家業者成立台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AITA),促下世代智慧晶片往高運算、低耗能發展。

2020年後瞄準能源產業,推出提升能源效率的「虛擬電廠(VPP)」,運用AI達到彈性調度、聰明用電;針對下世代車電技術,開發「先進自駕系統」並已於臺灣多點實際上路測試;2022年推出「MACSiMUM」的AI機器學習平台,為臺灣7成尚未導入AI的中小企業提出解方,協助臺灣人工智慧與巨量資料產業提升競爭力。

1999

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電腦科學實驗室(LCS)及人工智慧實驗室(AI)簽署技術合作契約,共同研發「口語音交談系統」及「影像與視訊檢索」等智慧型人機介面技術。

2008

「智慧型警政安全視訊監控系統研發與服務建置」,輔助刑事局科技犯罪防制中心快速有效分析治安事件的巨量影像資料。

2015

開發巨量資料演算法,協助momo購物網(富邦媒體科技)、台灣大哥大提升點閱率並分析消費行為。

2016

開發「ITRI IoT PaaS大數據服務平台」,協助產業蒐集來自機器或設備感測器的大數據,並加以處理分析。

2017

組織深度學習開發團隊,與國道電子收費收商「遠東電收」合作,2020年衍生成立工研院第一家AI新創公司邁爾凌。

2017

開發介面友善、可分析建築能源使用的「人工智慧建築節能系統平台(BESTAI)」,獲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2018

啟用「人工智慧共創平台(AIdea)」,集結議題庫、資料庫、人才庫,強力奧援產業發展AI應用。

2019

開發「AI理財機器人」。

2019

與晉弘科技打造全球第一台具AI分析功能的「手持式眼底攝影機」,2022年以「眼部醫學影像輔助診斷技術」獲愛迪生獎與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2019

與Yahoo奇摩、新竹物流、漢錸合作打造亞洲首座「AI高密度動態儲揀決策系統」,2021年獲愛迪生金獎。

2019

與車王電子合作開發國內第一輛自駕電動巴士。

2019

成立台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AITA)。

2021

首創整合資通訊標準、肇因分析、AI人工智慧影像重繪3項技術打造「電路板產業智慧製造服務應用平台」,協助PCB產業數位升級。

2021

研發整合多元資源的虛擬電廠」(Virtual Power Plant;VPP)驗證平台,利用網路通訊技術,將分散在各處的能源整合調配。

2021

開發「振動感測與設備預診系統」,提供智慧製造產業預兆診斷解決方案,協助超過15家工具機及零組件業者導入。

2021

「beCert智慧預認證服務」助攻農漁業獲全臺第一張國際認證。

2022

建置「MACSiMUM」的 AI 機器學習平台,使企業能輕鬆跨入智慧 IT 技術門檻。

2022

研發「RGB-D AI機器人」,面對新樣式物品時,不需重新教導即可快速決定穩定取物點。

2022

全球首創「我視AI魚缸」導入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更多產業

半導體產業
半導體產業
資通訊產業
資通訊產業
車輛產業
車輛產業
量測產業
量測產業
紡織產業
紡織產業
光電產業
光電產業
印刷電路板產業
印刷電路板產業
機械產業
機械產業
生醫產業
生醫產業
綠能產業
綠能產業
其他
其他
next
pr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