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歷史 深耕50
人工智慧與巨量資料
從AI模型建立到巨量資料分析 促人工智慧與產業接軌
人工智慧與巨量資料
2016年AlphaGo打敗世界圍棋冠軍,寫下AI人工智慧發展重要里程碑。早在1990年代,工研院即以資通訊研發能量,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合作AI相關研究,為我國AI產業奠定技術基礎。
從資料蒐集到建立AI演算法模型,再到巨量資料分析讓AI落地應用, 自2000年以來,工研院積極投入研發AI與巨量資料應用,包含以巨量影像資料建置「智慧型警政安全視訊監控系統」,提升犯罪偵查效率並促進公共安全;開發巨量資料演算法,協助momo購物網、台灣大哥大提升點閱率並分析消費行為。
2010年之後,工研院亦以平台模式組建如「ITRI IoT PaaS大數據服務平台」、「人工智慧共創平台(AIdea)」等強力奧援產業AI應用,工研院開發的AI垂直產業應用更是遍地開花:例如金融領域的「AI理財機器人」、醫療領域的「眼部醫學影像輔助診斷技術」、助攻農漁業者的「beCert智慧預認證服務」、協助物流倉儲智慧升級的「AI高密度動態儲揀決策系統」等。
隨著AI與巨量資料科技快速演進,工研院持續為產業布局未來,將AI納入工研院「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智慧化致能技術之列,作為各應用領域發展的重要後盾。同時,結合人工智慧與半導體技術,於2019年攜手147家業者成立台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AITA),促下世代智慧晶片往高運算、低耗能發展。
2020年後瞄準能源產業,推出提升能源效率的「虛擬電廠(VPP)」,運用AI達到彈性調度、聰明用電;針對下世代車電技術,開發「先進自駕系統」並已於臺灣多點實際上路測試;2022年推出「MACSiMUM」的AI機器學習平台,為臺灣7成尚未導入AI的中小企業提出解方,協助臺灣人工智慧與巨量資料產業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