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歷史 深耕50
帶領廠商開創新局 奠定臺灣電腦王國發展
臺灣「PC王國」享譽全球,從電競品牌、工業電腦、筆電代工、筆電金屬外殼、筆電電池模組等等,無不是全球排名前段班的資優生,1983年代正值微電腦朝個人電腦躍進,工研院偕臺廠研製出國內第一台搭載自主研發ERSO BIOS軟體的IBM PC/XT相容個人電腦PC-100,成功打通外銷之路,1990年聯合46家廠商成立筆記型電腦產業聯盟,建立產業標準與分工,奠定電腦王國的美譽。
此外,為讓電腦處理中文資訊,1983年起工研院開始發展中文文字辨識技術,1989年發表智慧線上手寫中文辨識系統,讓人們可透過電子筆和中文與電腦溝通,是簡易方便的溝通利器,1995年開發中文辨識系統,讓電腦也看得懂手寫中文,辨識率高達94-96%,應用在稅務、表單處理、信用卡申請等,同時應用於圖書館,為中央圖書館帶來館藏光碟化的重大突破。
研發中文二號電腦,並實際應用於交通部電信訓練所,執行中文顯示及資料編輯工作。
發展微小型電腦技術,成功研發出一系列的CMC微型電腦,奠定爾後國內開發個人電腦的基礎,為國內電腦工業開啟新頁。
接受中國石油公司委託,研製完成我國第一部電腦控制加油機。
完成「產品開發程序規範」長江萬里圖,並於其中設計多道審查關卡及相關注意事項,提升研發品質,奠定國內電腦系統產品開發的標準流程。
開發出與IBM PC/XT相容的個人電腦(PC-100),是國內推出第一台合法、自行研發的個人電腦,搭配自己的ERSO BIOS,奠定個人電腦資訊產業蓬勃發展。
工研院第二次聯合大同、詮腦、精業等三家公司成功開發與IBM PC/AT相容電腦PC-400,使我國資訊產業持續壯大。
發表智慧線上手寫中文辨識系統,讓人們可透過電子筆和中文與電腦溝通,是簡易方便的溝通利器。
開發中文辨識系統,讓電腦也看得懂手寫中文,辨識率高達94-96%,應用在稅務、表單處理、信用卡申請等。
開發名片型電腦,將個人電腦的主機濃縮在一個名片大小的尺寸,奠定臺灣發展智慧手持裝置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