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

機器人多元發展 減省人力滿足產線自動化需求

1960年代機器手臂帶動工業自動化革命,為迎接工業機器人風潮,1983年工研院開發出全國第一具工業機器人ITRI-E,後續研發出ITRI–L、ITRI-U、ITRI–A等機器人,應用於生產線。1989年更衍生設立盟立自動化公司,是國內首家也是最具規模的整合性工業自動化設備零組件研發、生產及銷售公司,至今已協助廣達、群創、友達等公司建置自動化工廠及系統,為臺灣產業自動化的重要推手。

為協助傳統產業發展自動化,工研院2011年與上銀公司合作,導入機器人智慧自動化加工件上下料及搬運系統;2016年與衛浴大廠和成合作,導入CPS(Cyber Physical System)研磨拋光機器人技術,提高水龍頭研磨覆蓋率, 2019年雙方擴大合作建置第二條CPS生產線,讓產線透過虛實整合和機器視覺,提高調機效率,從1天縮短為1小時,機器人研磨零死角有助提升產能,協助臺灣水五金產業全面升級、增強國際競爭力。國際上,榮獲Discovery How it’s made的報導研磨拋光機器人以及水龍頭製程,全球220個國家收看此節目,已經有550萬次觀看此影片。

隨著人機協作成為智慧生產新趨勢,工研院研發機器人視覺及觸覺感知技術,於2017年衍生新創公司原見精機,發展觸覺感測皮膚,提升人機協作安全性;2019年結盟宏遠興業,完成全球第一套成衣圓T無人自動化流水線。2021年「軟體定義增強型機器人關節模組」,透過積木式堆疊,快速建構客制化符合產線需求的多關節機器人,2022年研發的「RGB-D AI機器人」是全球第一台將3D視覺感測與智慧取物做為標準配置的MIT協作型機器人,可滿足製造、物流、零售自動化需求,開創產業新契機。

1983

開發全國第一具工業用機器人(手)ITRI-E,後續技轉於國內廠商生產。

1984

開發國內首部ITRI–L型垂直關節裝卸用機器人,主要用途為取放,伺服軸數為2軸,點對點路徑控制技術,並技術移轉東元電機公司。

1986

受鼎偉實業公司委託,輔導設焊接自動化生產系統,使用兩台泛用機器人ITRI-U型機器人於生產線上。

1987

開發完成ITRI–A型裝配用機器人,為全國第一部小型裝配泛用機器人,主要用途為小型裝配,伺服軸數為5軸,連續路徑控制技術。

1989

衍生設立盟立自動化公司,為國內首家也是最具規模的整合性工業自動化設備零組件研發、生產及銷售公司。

2011

與上銀公司合作,導入機器人智慧自動化加工件上下料及搬運系統。

2015

隨著人機協作成為智慧生產新趨勢,工研院研發機器人視覺及觸覺感知技術。

2016

與衛浴大廠和成合作,導入CPS(Cyber Physical System)研磨拋光機器人技術,提高水龍頭研磨覆蓋率。

2017

研發出機器人觸覺感知技術,並衍生成立原見精機公司。

2017

研發輕量化碳纖維制振複合材料,內部包覆多層奈米碳管,使機器手臂又穩又輕又節能。

2019

工研院結盟宏遠興業,完成全球第一套成衣圓T無人自動化流水線。

2021

獨家專利研發的「軟體定義增強型機器人關節模組」,相比同級機器人具備業界最高的扭力體積比,自體重量相比業界類似機器人減輕40%。

2022

「RGB-D AI機器人」導入全球首創標配3D視覺與RGB影像的AI機器人,當面臨新樣式物品時,不需重新教導即可快速決定穩定取物點。

更多產業

半導體產業
半導體產業
資通訊產業
資通訊產業
車輛產業
車輛產業
量測產業
量測產業
紡織產業
紡織產業
光電產業
光電產業
印刷電路板產業
印刷電路板產業
生醫產業
生醫產業
綠能產業
綠能產業
其他
其他
next
pr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