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半導體神山群

從0到1發展半導體 衍生護國神山群

隨著RCA計畫的成功,為將技術落實產業化,工研院在1980年衍生成立「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移轉四吋晶圓技術及研發團隊,是臺灣第一家積體電路公司,也是第一批進入新竹科學園區的公司,更在1985年成為臺灣第一家上市的半導體公司。爾後國際間興起技術保護主義,讓臺灣很難再自海外技轉,1984年工研院開始「超大型積體電路(VLSI)計畫」,自行投入研發,在時任行政院院長孫運璿等人的邀請下,1985年延攬張忠謀博士回臺擔任工研院院長,發展六吋晶圓技術。

1986年VLSI實驗工廠正式啟用,為了讓六吋積體電路實驗工廠發揮效益,與荷蘭飛利浦合作。1987年衍生成立「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移轉廠房、設備、技術及人員98人,首創全球積體電路代工製造之營運模式。IC設計公司只要把所設計的產品委託製造,不需自行投資設立花費甚鉅的晶圓廠,使得臺灣的IC設計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一家一家地設立。1989年衍生成立「台灣光罩公司」,為國內積體電路設計公司提供光罩製作服務,降低積體電路產品生產製造成本,並縮短效益時程,提高市場競爭力。

透過開枝散葉,1990年代開始,臺灣半導體產業鏈逐漸完備,時至今日,臺灣半導體產業舉世聞名,工研院持續打造下世代半導體,2010年建置亞洲首座擁有完整12吋3DIC核心製程-矽基板穿孔(TSV)的「三維立體積體電路(3DIC)」研發實驗室。2021年攜手全球領先的半導體晶片核心矽智財大廠Arm共構新創IC設計平台,提升臺灣IC設計產業在全球市場的市占率。2021年宣布啟動「南方雨林計畫」,攜手產官學研投入化合物半導體及車用動力電子的發展,打造南臺灣產業的半導體雨林。

1980

衍生成立全國首家專業四吋晶圓製造公司「聯華電子公司」,開創研究機構技術移轉建立民營企業之先河。

1981

研製成功CIC181、CIC481旋律產生器積體電路產品,並技術移轉聯電公司。此研發突破單音限制,具有合音伴奏及多種樂器音效的旋律產生器積體電路。

1982

製出國內領先的IC音樂卡片,該卡可產出不同的音樂旋律。後來IC音樂卡片導入業界成為聯電公司剛成立初期的熱門產品。

1983

執行「超大型積體電路(VLSI)計畫」。

1984

超大型積體電路(VLSI)實驗工廠開工。

1986

超大型積體電路實驗工廠正式啟用。

1986

為使實驗工廠發揮效益,與荷蘭飛利浦簽約合作。

1987

衍生成立「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首創全球積體電路代工製造之營運模式。

1989

衍生成立「台灣光罩公司」,提供光罩製作服務。

2010

建置「三維立體積體電路(3DIC)」研發實驗室,為亞洲首座擁有完整12吋3DIC核心製程-矽基板穿孔(Through-Silicon Via,TSV)的實驗室。

2021

與半導體晶片核心矽智財大廠Arm共構新創IC設計平台,提升臺灣IC設計產業在全球市場的市占率。

2021

宣布啟動「南方雨林計畫」,攜手產官學研投入化合物半導體及車用動力電子的發展,打造南臺灣產業的半導體雨林。

更多產業

資通訊產業
資通訊產業
車輛產業
車輛產業
量測產業
量測產業
紡織產業
紡織產業
光電產業
光電產業
印刷電路板產業
印刷電路板產業
機械產業
機械產業
生醫產業
生醫產業
綠能產業
綠能產業
其他
其他
next
pr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