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製造

進口替代到智慧製造 紡織生產日新又新

紡織製造

臺灣人造纖維產業在政策扶植下迅速發展,1974年臺灣人造纖維產業已名列全球第四,然而從紡絲機到紡絲油劑,全為進口。工研院於1975年投入人纖紡絲研究,設置紡絲機房,整合多家纖維廠進行紡絲油劑研發,提升產品品質之餘,也促成紡織油劑進口替代。1993年研發完成臺灣第一套全自動紡嘴檢淨系統與高速紡織技術,與日本技術同步,技轉新光、遠東、中興、東雲等4家人纖廠,大幅提升紡織生產技術。

歷經90年代的產業外移,2005年又遭遇WTO全面取消紡織配額,臺灣紡織業遭遇更激烈的國際競爭壓力,工研院於2006年號召南臺灣紡織廠商,推動「南部高科技紡織研發聯盟」,結合產官學研資源,帶動產業快速轉型,促成包括奈米抗菌紗線、環保紗等新產品的開發。2008年以高值特化品與機能纖維技術,協助彰化社頭織襪聚落升級,形成產銷及驗證研發聯盟體系,共同開發高值機能性襪品。

2010年以來,在高齡少子化、少量多樣與短交期趨勢下,紡織業亟需數位轉型。工研院協助東豐纖維等多家紡織大廠,導入物聯網、生產大數據、AVG無人搬運車等智慧製造技術;更在2019年,協助宏遠興業完成全球第一套「成衣圓T無人自動化流水線」,3天可完成快速打樣,整合車縫流程,節省超過70%⼈⼒。

1975

完成紡絲機房建置,並與人造纖維業界大廠包括華隆公司、裕和公司、新光公司、遠東公司等建立技術交流。

1991

整合國內纖維廠、特用化學廠,包括遠東、新光、中興、穩好等,投入紡絲油劑研發,進行研究開發,對產品品質有重要助益。

1993

成功開發每分鐘6,000米的高速紡織技術,較傳統每分鐘3,000米的紡絲速度快了一倍,技轉新光、遠東、中興、東雲等四家人纖廠,對我國紡織產業生產技術有革命性的影響。

1993

發完成國內第一套全自動紡嘴檢淨系統。檢測速度快、準確度高,提升紡織業自動化程度。

1995

輔導穩好高分子化工公司設廠量產紡絲油劑,突破長久對國外進口之依賴,使國內紡織業朝高速化、高附加價值發展。

2006

「中華民國南臺灣紡織研發聯盟」成立,建立創新研發平台,帶動產業快速轉型。

2008

推動彰化織襪產業聚落,以高值特化品及機能纖維技術,整合織襪品牌、染整、通路、特用化學品、檢驗公司形成產銷及驗證研發聯盟體系,開發高值機能性襪品。

2016

iSmartweaR智慧感知衣,榮獲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2019

協助宏遠興業全球第一套成衣圓T無人自動化流水線,可3天快速打樣,節省超過70%人力。

更多產業

半導體產業
半導體產業
資通訊產業
資通訊產業
車輛產業
車輛產業
量測產業
量測產業
光電產業
光電產業
印刷電路板產業
印刷電路板產業
機械產業
機械產業
生醫產業
生醫產業
綠能產業
綠能產業
其他
其他
next
prev